X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志祥教授团队在柔性生物材料SERS底物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者:徐志祥记者:通讯员:摄影: 出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3-04-10

近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团队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发表了题为“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novel Ag@GO-biomaterial SERS substrates for the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neomycin in foods”的研究论文,博士研究生王汐沫为第一作者,徐志祥教授和新西兰Geoffrey I.N. Waterhouse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开云足球(中国)官方网站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合理利用天然生物材料制备柔性SERS衬底的研究是国际研究热点。植物源性生物材料和动物源性生物材料绿色环保且廉价易得,具有作为绿色柔性SERS衬底的潜力。许多生物材料由于其表面特殊的微纳米结构而表现出疏水性,在SERS传感器制造中,疏水性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特性,可通过液滴蒸发将含有分析物的液滴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即浓缩富集效应。

基于以上思路,研究团队通过在具有粗糙的3D疏水表面的生物材料上沉积贵金属纳米粒子和半导体碳材料,实现了卓越的SERS分析效果。使用改进的Tollens方法合成了一系列Ag@GO-生物材料SERS底物,探讨了生物材料(荷叶,玫瑰花瓣,蝉翼和蜻蜓翅膀)的微观结构和疏水性对分析物浓度富集和SERS性能的影响。此外,研究团队还探讨了电磁增强效应和化学增强效应(电子转移路径)对Ag@GO-生物材料SERS底物的贡献。结果表明,疏水性生物材料,尤其是玫瑰花瓣,是构建SERS衬底的优秀支撑材料,所制备的Ag@GO-玫瑰花瓣SERS底物分析方法检测食品中新霉素的检出限为4.52×10-11mol L-1。本研究为柔性生物材料在SERS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1 (A)Ag@GO-玫瑰花瓣SERS底物的合成示意图和(B)电子转移路径示意图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snb.2022.133250

编      辑:万    千 

审      核:贾    波 


供稿审核:
责任编辑: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