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周云雷副教授团队在RNA甲基化及相关酶活性检测方面取得进展

作者:周云雷记者:通讯员:摄影: 出处: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23-02-25

近日,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周云雷副教授团队在分析领域国际知名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在线发表了题为“Antibody-free photoelectrochemical strategy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methylated RNA, METTL3/METTL14 protein and MazF protein based on enhanced photoactivity of MoSe2-BiOI nanocomposite”的研究论文。硕士研究生崔晓婷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周云雷副教授和殷焕顺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研究表明,N6-甲基腺嘌呤(m6A)的表达与干细胞自我更新、昼夜节律、发育缺陷、肥胖、突触信号和癌症有关。因此,m6A的定量检测在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m6A的甲基惰性,共价识别法很难实现对m6A的特异性检测;抗原抗体免疫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但抗体价格昂贵,保存条件苛刻,批次间差异较大。因此,本工作拟采用相关蛋白识别法实现m6A的特异性检测。基于此,该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无抗体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以同时检测甲基化RNA、METTL3/METTL14蛋白和MazF蛋白。

该研究中,利用METTL3/METTL14蛋白对RNA序列中腺嘌呤的甲基化催化活性和MazF蛋白对含有ACA碱基的非甲基化RNA序列的特异性酶切活性,构建了一种同时检测RNA甲基化、METTL3/METTL14蛋白和MazF蛋白的新型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制备了MoSe2-BiOI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光活性材料,采用催化发夹组装策略、聚天冬氨酸负载碱性磷酸酯酶策略和酶催化原位生成电子供体策略,实现了信号放大。在最佳条件下,甲基化RNA、METTL3/METTL14蛋白和MazF蛋白的检测范围分别为0.001 ~ 50 nM、0.001 ~ 25 ng/μL和0.001 ~ 10 U/mL,对应的检测限分别为0.46 pM、0.51 pg/μL和0.42 U/μL。此外,通过评估药物和复合污染物对MazF蛋白活性的影响,评估了所开发的蛋白质检测方法的实用性,证明了所开发的方法在MazF相关疾病药物筛选领域的适用性。并初步探究了污染物对METTL3/METTL14蛋白活性的影响,为RNA甲基化蛋白抑制剂的筛选提供了新的平台。

图1. 生物传感器制作过程示意图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公益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s.2022.115015


编      辑:万    千 

审      核:贾    波 



供稿审核:
责任编辑:
终审: